株洲网

首页 > 株洲健康网 > 健康资讯 > 今日看点 > 正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抗癌新发现 快来围观!

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上的动人画面,此外,还镌刻有一句拉丁文: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1970年,人类发现了癌症。如今,几十年过去,癌症依旧是待解的难题。免疫治疗、基因测序、干细胞……新的肿瘤治疗研究,正在试图攻克癌症难题。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峰会上也向健康时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抗癌新发现。

免疫治疗是“神药”?

辅助杀死癌细胞,标准化依然是难题

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了癌症免疫疗法。有关免疫治疗的研究一直是被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普遍看好的癌症治疗新方式,也是癌症治疗领域的热门。

“简单说,靶向治疗是杀死癌细胞,免疫治疗是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杀死癌细胞,两者加起来就是中国《黄帝内经》中讲的扶正驱邪”,200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彼得·阿格雷在接受健康时报专访时表示。

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如今,针对肺癌、肝癌等十多个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已取得成功。2018年8月,以默沙东的Keytruda(简称K药)和施贵宝Opdivo(简称O药)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进入中国,中国也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

“免疫治疗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我们已经把肿瘤完全攻克了”,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说,当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到底如何“排兵布阵”,发挥最大抗肿瘤疗效,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大难题。

基因测序预测癌症?

国外家庭医生就能测,量身订药是趋势

基因测序用于检测癌症风险,成为近来的热点之一。

“目前,在国外基因测序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规的技术,只要一个家庭医师就可以很快地帮助完成基因测序”。

阿龙·切哈诺沃举例说道,2012年3月、2013年8月,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和姨母相继因乳腺癌和卵巢癌去世。于是她去做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高达70%~80%,于是预防性地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和卵巢,引起了大众对于基因检测癌症的关注。

但是靶向药物也有局限性,看似同样的疾病,对于不同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阿龙·切哈诺沃介绍,一项对患乳腺癌病人的追踪研究表明,使用同样的药物几年后,一些病人去世或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而另一群人病情却有好转,有的甚至治愈。因此,我们需要看两个患相同病症的人DNA有什么不同,针对疾病进行基因筛选,就会知道哪些药物能真正对症下药。

阿龙·切哈诺沃介绍,但许多疾病往往是由多个基因引起的,还有一些恶性肿瘤的致病基因往往并不稳定,个性化医疗依然长途慢慢。

干细胞成治疗突破口?

有可能用于临床,应遵守法规和伦理

2012年,由于克隆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科学家约翰·戈登,被称为“多能干细胞之父”。

对于近年来将该原理用于治疗癌症的研究,约翰·戈登认为,干细胞治疗是有可能在未来用于临床治疗的,但是治疗的路程还很长远,千万急不得。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约翰·戈登就发现,将一种青蛙肠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其卵母细胞中,最终这些细胞有一部分发育成了小蝌蚪。经过多年发展,人们已试图将干细胞技术运用到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上。约翰·戈登举例说,比如白血病,可以用放疗的方式去杀死癌细胞,但是还需要把健康的细胞给补回去,这就是干细胞置换疗法的原理。

约翰·戈登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均还只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需要监管机构来批准这种治疗方式的前提下,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才能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

在中国,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应具备有与所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应的诊疗科目的三级甲等医院等条件,才能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

在他看来,严格的规矩不代表干细胞未来没有发展的前景。“80年代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对于干细胞的发展,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汇是没有,希望再来中国的时候,答案是有”。约翰·戈登说。(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周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