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健康网 > 健康资讯 > 神农医讯 > 正文

学科建设亮绝招、出奇效,中心医院“掌门人”接受健康报记者专访

株洲网讯(记者 周圆 通讯员 张晓东)医改攻坚,学科为先。 近年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医院内涵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9月6日,健康报以《冲进全省前三甲:学科建设倾心投入换来硕果》为题,报道了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的专访。主要内容如下:

从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来到株洲市中心医院,蔡安烈院长用5年时间,让同行刮目相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株洲市中心医院,在全省15家地市级三甲医院中,综合实力从第八名冲到了前三甲,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挂牌中南大学湘雅附属医院的市州级医院,并同时拥有中南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点的教学医院。

在蔡安烈看来,医院的发展核心是疗效,学科建设才是医院发展的持续动力源……

改革:用利益杠杆激活动力

蔡安烈2013年初到株洲市中心医院就任院长时,第一时间他扮作患者,在医院挂号问诊,整整一个星期,全面了解了医院的真实运行状况。

株洲市位于长沙东南方向,车程约一小时,老百姓有点大病,直接跑到长沙湘雅医院了,医院留不住病人,医生的动力也就不足。

当时的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心改变医院的发展现状,投资建设了中心医院新址,总占地260亩,一期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设计日门诊量5000人次。这是当年株洲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业项目,也是该市公立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硬件好提升,软件如何办?蔡安烈明白,中心医院虽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依旧突出,粗放式增长模式还未根本改变。”如何尽快转机制、调结构,避免“新壶装旧酒”,这是蔡安烈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为此他提出绩效改革方案,通过改革,破除旧有利益体系,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干劲。“我们以科室为单位,未来一年内,科主任都要承担本科室的基础运营责任、学科发展,给每个部门设定目标,精细化管理。”

建设:强学科促发展提升临床水平

强学科,留人才,提疗效。在蔡安烈看来,医院需要团队建设,“那种守着一亩三分田,谁也别想超过我的思想要不得。如果医疗技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一走,这个科室就完蛋,这不是我们要的。我们要按照“老专家有威信、中年专家有成就、青年人才有舞台”的梯队建设思路,特别是要鼓励中青年、有潜力的医生,不断学习,提高临床能力。

为此,蔡安烈将3大中心纳入医院学科发展工作计划之中,他找到株洲市委市政府,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走出湖南,远赴北京、上海寻找“凤凰”。蔡安烈带着学科骨干辗转京、沪之间,与国内心血管、脑血管及肝胆治疗领域的知名医院对接,期间他们吃过闭门羹,也遭受过白眼,但最终,依靠真诚和毅力,得到了部分医院的支持,最终经过反复沟通、协商,与三甲医院达成了合作协议。

2014年前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先后与株洲市中心医院缔盟,联合成立“株洲市心脏中心”“株洲市脑血管病中心”和“株洲市肝胆胰中心”。通过成立中心的方式,将对方的医疗技术真正实现落地与转化,带动该院一批青年骨干的成长。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我院查房

蔡安烈说,“我们与大医院结对子,瞄准的是学科建设,每个合作周期是3年时间,每个月,对方医院的大夫都会来我们这里出诊、带教,我们这里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70%要到对方医院进修3个月以上。不仅于此,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量化到了上百个项目,在带教合作的3年时间内,这些考核项目最终会在数据上实现提升”,2016年底肝胆胰外科成为湖南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株洲市中心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来自株洲市社保中心的数据显示,改革之前心脑血管疾病该市以外的转诊率达到30%,如今下降到了5%左右。门急诊接诊病人7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全年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98.9%,5年来,共有百余家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学习该院的成功经验。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周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