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健康网 > 健康资讯 > 今日看点 > 正文

原来医务人员是这样过冬的

株洲网讯(通讯员 朱年君 )2015年的冬天,终于打破了连年的暖冬,忽冷忽热的气候,今天露腰,明日裹袄,把人的情绪整得忽上忽下。年轻的姑娘每天变着花样在朋友圈各种秀,而我,依然是淡淡的,淡淡的……经历过2007年冬天的人,应该也会如我这般淡定吧。

那年冬天,百年难遇的冰冻气候袭来。最初的记忆是新闻报导,哪哪的高速公路关闭了,滞留的人们口袋揣着厚厚的回家办年货的钞票却饥寒交迫,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送水送泡面送棉被的行列,后来年岁已高的温总理在现场几度哽咽……

后来,往年临近春节宛如空城的骨科病房瞬间就变得拥挤不堪,病床上躺的是重病号,加床上躺的是稍轻的病号,再轻点,医生就只好各般仔细交代,带上药物回家休养了。工厂停工了,学校放假了,政府机关的人上街除冰了,只有我们,默默无闻的白衣战士,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近退休的老护士叶老师每天以塑料袋裹鞋,以拖把当拐杖,步态滑稽,在一路诧异而又善意的目光中准时安全抵达医院。年轻的小贺护士住家较远,偏偏这当儿公交车也停了,每天天未放亮便从家里出发一路步行整整两小时方能赶到医院。每天早晨交班,大家会彼此检查,若是全部到齐,便齐舒一口气,一个都不少,真好!终于有一天,小贺在上班途中还是滑倒了,摔断了手臂,闻之,心头哽咽。

那年,孩子尚幼,怕黑,先生带着他辗转市区各个能正常供电的酒店,一面是离不了的工作,一面是我牵挂着也牵挂着我的家人。

不管下班多晚,我都会坚定地奔向他们,有时运气好,能拼上一辆司机艺高人胆大的出租车,更多的时候,是靠半步行,晚上九点十点到达是常事。房间有先生预留的尚热的饭菜,孩子话不多,但喜欢往你身上蹭几把,一天的疲劳便消失殆尽。捂着热乎的被子美美睡上几小时,闹钟一响,打了鸡血似的一跃而起,裹得严严实实的,悄悄又出门了。街上,依然冷清,路灯泻下一缕温暖,最常遇见的是环卫工人,相视一笑,偶尔会问:“上班去啊?注意安全啊!”彼此的眼神里都是敬重。

上班的夜里,例行巡视在病房,房间拥挤得塞不进一张简易的折叠床,家属疲倦地趴在床沿,捡起滑落的棉大衣,轻轻盖在他身上。无休无眠的一夜,至晨会交班时,轻松坦然道:“病室安静,所有病人病情稳定。”

下班,经过公告栏,患者最满意的护士红榜上,我的名字熠熠生辉。

寒冬过去了,春天来了,阳光正好!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周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